低价并不意味着实惠,包括消费者在内,电商企业自身和员工、生产厂商、代理商的整个供应链利益各方均受到不利影响,并对线下实体店形成巨大冲击。
电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从今年4月开始,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率先在行业内掀起价格风暴,以“击穿全网底价”的力度取得了瞩目的销售结果。国美、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相继参战,“天天低价”已成为各电商企业共同的招牌。在京东、卓越、当当相继开放第三方平台之后,天猫电器商城频频抛出亿元补贴商家进行促销,活动时间也由5月持续到8月,被业界视为是大手笔阻击京东商城。由京东商城店庆引发的电商“6月效应”、腾讯的加入使得这场价格战进一步升级。
各电商企业本不愿牺牲利润搞降价促销,将自身核心价值沦为单纯低价。然而忠诚度低、谁价低买谁的网购消费特点,促使电商企业使出“以低价换取市场份额,死拼到‘垄断’获取定价权”的策略。
然而,这场价格战的效果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电商企业及其员工自身利益受损严重。“资金链断了”、“巨额亏损”、“裁员”等,已成为近来业界频频形容电商的词语。
随着电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电商企业为了与厂商建立长远合作关系,选择纳入厂商的价格体系之内,为了低价吸引消费者只得自掏腰包,例如京东商城在与实体店售价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返还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京券”吸引消费者。而1号店等几家新兴电商平台更是被传以低于进价的价格进行销售,以试图扩大市场份额。
面对低价吸引来的巨大订单,加班加点已成为电商员工的家常便饭,一些员工直言“在天黑前下班已成为一种奢望”。一些电商企业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给员工施加不切实际的任务,完不成就大幅降薪。近日,某知名茶品电商几近全员减薪的做法引发员工不满,进行激烈抗议。
价格战挫伤多方利益
在这场电商价格战中,与电商合作的渠道商也未能幸免。海尔自主渠道程经理说,与海尔厂商合作都是要先付款,而一些电商都是先压货款、销售后才付款。渠道商有时未按时拿到货款,就会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电商的低价策略还给生产厂商定价体系形成困扰。程经理说,电商人为压低价格会对厂商价格体系产生影响,引发连锁店或专卖店不满,对厂商和渠道商伤害尤为严重。
电商的低价策略对线下实体店还形成一定冲击。在位于北京西四环外的格力电器专卖连锁店鲁谷西店,店长白宗石告诉记者,实体店经营成本比电商高,电商的低价竞争压低了他们的利润空间,尤其消费者已形成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从去年开始流失客户比较明显。国美电器一名员工则反映,电商低价引发了退货热:“我们商场卖2000元,消费者找来说网上卖1800元,就要求退货。”
“对于厂商,低价格就是低利润甚至是零利润,长此以往,缺乏创新动力,缺乏市场竞争力,得不到良性的成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副主任乔聪军说。
消费者权益亦受侵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中,本被视为“坐收渔翁之利”的消费者未能幸免,掉入电商的低价、假货、服务、促销等陷阱,下单拿不到货、订单被恶意删除、退款延误等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电商低价策略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销售厂家已停产淘汰或库存陈旧的产品。“电商会进一些库存量比较大甚至是淘汰的机器低价出售,但是网上并不说明。”白宗石告诉记者。
北京市民小李今年2月在中粮我买网上购入一箱悦活饮料,在收货喝了几瓶之后发现竟是还有一个多月即将过期的产品。而已停产一年多的某知名品牌灶具依然在一些电商平台上销售。
白宗石说,空调、热水器等半成品家电,购买后需要安装、调试,但很多电商只管卖、不管安装和售后。“虽然网上看似价格低了几十元,但其实实体专卖店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安装、调试、售后服务更直接,还会通过赠送物品、减免材料费等省出费用。”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生产厂商为了满足网购消费者的低价诉求以及电商低价噱头需求,并保持与线下商场产品的差异化,已开始提供所谓的厂家网购专供、特供产品型号,实则降低品质、缩减成本。
凡客诚品CEO陈年说:“虽然一损俱损,但这场价格战并不会很快停止。亏损是必须的,价格战必须打,而且可能三年才能结束。”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更是直言,电商价格战还会更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