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信易贷”平台累计发放信用贷款总额超万亿元。在全国“信易贷”平台的引领下,各地“信易贷”平台发展迅速,但也面临高价值数据汇聚难、推广运营难、特色产品少、风险分担机制缺乏等问题。进入2021年,“信易贷”工作仍将是各地信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纵深推进?“信易贷”平台如何建设及可持续运营?
全国“信易贷”平台引领 地方“信易贷”平台落地深耕
“信易贷”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项制度性建设。2019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吹响了全国各地加快推进“信易贷”平台建设的号角。
随后,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即全国“信易贷”平台)于2019年9月在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启动上线。截至2020年12月底,已与178个地方平台或站点实现技术对接和数据交互,累计注册企业419.3万家,发放信用贷款总额1.01万亿元。
全国“信易贷”平台的活跃离不开地方“信易贷”平台的深耕探索,涌现了许多典型案例。
厦门市依托全国“信易贷”平台,综合运用“信用+科技+普惠金融”手段,汇聚各类信用服务和“信易贷”创新产品,通过提供精准服务,满足企业多场景、个性化的资金需求。
济南市成为全国“信易贷”平台首个落地省会城市,建立“三位一体”的风险缓释防控体系、推出抗疫专项举措、创新点面结合的“信易贷”推广模式。
“甘肃信易贷”平台作为省级“信易贷”平台,实现与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时对接,一次性推出在建或拟建的2122个项目信息,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高价值的信息服务。
此外,辽宁营口“金小二”平台、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重庆北碚区民营经济服务平台、长春“信易贷”平台、河南“信豫融”平台等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平台都在积极探索。
地方“信易贷”平台建设与运营仍面临不少难题
尽管目前全国各地“信易贷”平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是高价值数据汇聚难。目前,各地已建成的“信易贷”平台中普遍缺乏税务、电力、海关、社保、公积金等核心数据,在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下,难以准确识别企业还本付息的意愿和能力。
二是持续推广运营难。调研发现,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或国有金控企业支持,平台建设、部署相对较易,但持续运营乏力。特别是一些财力不足的地方,单靠政府持续投入难以为继,如果不能探索出自我造血的运营模式,前期投入大量资源的平台恐将成为“僵尸”平台。
三是特色产业产品少。目前,各地“信易贷”平台上线的标准金融产品较多,尚未结合当地区位优势、产业特点,设计个性化融资产品,导致贷款期限、利率、渠道与当地产业融资需求匹配度低,撮合成功率低。
四是风险分担机制缺乏。企业违约成本较低成为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的普遍顾虑,不少地方“信易贷”平台缺乏配套风险分担机制,金融机构认为自身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参与意愿低。
多措并举推动“信易贷”平台建设及可持续运营
可以预见,“信易贷”工作仍将是2021年各地信用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等各方形成合力。
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院长曾光辉建议政府加快数据整合工作,确保数据合法合规。自上而下协调垂管部门的公共信用信息,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推动央行征信信息与公共信用信息融合,健全完善央行征信信息与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授权机制;以应用为导向规范企业市场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实现“应用告知-授权同意-归集数据-开展应用”全过程管理。
众微科技创始人徐海东建议加快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切实防范贷款风险。通过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措施以及配套机制,以政府的小资金撬动金融机构的信贷大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投放信贷到政府所关心的产业。
推动平台可持续运营,离不开丰富的金融产品创新。深圳市信用促进会秘书长鲜涛建议,建立“信易贷”核心产品目录,重点关注纯信用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贷款、基于征信替代数据的贷款等对信用建设带动性比较强的产品或者模式。
曾光辉也建议,以“信用+行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机构的联动作用,依托能源、交通、物流、税收、建筑工程、家政服务等行业,以及商圈、供应链、贸易、电商、知识产权等场景,开发垂直领域行业“信易贷”产品。
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财政压力较大,提高各地“信易贷”平台的自我造血能力,减少对财政的依赖,有利于平台的可持续运营。徐海东建议,一方面,平台要坚持公益性,在通用或标准化的“信易贷”产品方面,免费服务中小微企业和银行;另一方面,平台运营方或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探索与银行结合特色数据或产业,深度定制特色“信易贷”产品,通过适当分润的商业模式实现对平台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