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北京市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期望——
自《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纳入2021年市人大立法审议项目以来,北京社会信用立法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诸多讨论,为全面深入了解首都市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情况,群策群力推进北京市信用立法工作务实深入开展,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指导支持下,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联合各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组织首都市民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展开信用状况调研,征集市民对北京社会信用立法和“十四五规划”的建议,通过数据分析,谋深、谋细、谋实未来五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2020年是国务院发布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收官之年,北京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推进信用建设的关键期,北京市按照国家信用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紧密结合“建设数字经济和服务业开放新高地”的城市发展战略,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有机统一,广泛征集首都市民对北京市社会信用立法和“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汇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力量,共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大部分市民对“信用五进”活动印象深刻
本次调研历时近4个月,覆盖北京市16区,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市民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围绕信用立法、诚信建设、信用便民惠企以及失信治理专项等领域,面向社会公众“开门问策”。
在线下调研中人们发现,随着“信用进企业、信用进园区、信用进社区、信用进学校、信用进商圈”等“信用五进”宣传活动的纵深推进,信用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走进百姓生活。很多市民曾经在地铁中看到“诚信北京”信用短视频宣传片的播放,认为这种宣传形式非常好,希望能够播放更多感人的信用短片,提升全民信用意识。
调查中发现,很多市民收到过《北京市民信用手册》,阅读后感觉收获颇多,希望以后如果推出类似的资料,最好能够公布一个申请通道,便于市民主动申领。另外,大家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中宏网、现代教育报、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联合承办、北京博赛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北京市首届中小学生“讲述我身边的诚信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评价较高,认为通过让中小学生讲述诚信故事的方式,对于培育青少年的诚信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据悉,北京市首届中小学生“讲述我身边的诚信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共吸引北京17个区、402所学校的3197名学生报名参与,信用中国、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财经、中宏网、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新华信用、BTV北京、新浪教育等主流媒体持续发布活动情况,“信北京”服务号视频总量突破550万人次,信用进校园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引导同学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真正做到“学信、知信、管信、用信”,做诚实守信的好少年。期待北京开展更多信用活动,实现信用让首都生活更美好!
九成市民支持信用立法,八成市民有过信用应用经历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发现,超过九成市民对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获得感评价较高;近八成市民体验过各种不同的信用应用场景;近七成市民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满意度的评价较高;近九成市民支持信用立法,认为信用立法是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加强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保障,其中,69%的市民认为信用立法应该在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49%的市民认为信用立法应该加大对诚实守信行为的激励作用。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市民普遍认为应主要在金融借贷、市场秩序整顿、社会违法违规行为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信用便民惠企方面,市民更关注养老托幼、住房租房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分别占到46%、45%和43%。同时,不少市民表示,北京正在开展的“信用+医疗”试点工作,通过“一次就诊一次缴费”,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生活,期待在未来,有更多医院和地区开展“信用医疗”服务,实现信用惠民。
在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方面,市民关注的领域较多,但对于食品药品领域的关注比较集中,高达65%的受访者表示了对此领域的关注。对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生态环境和教育培训领域的关注紧随其后,分列第二至第五名,分别占比39%、39%、34%、24%。
首都市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程度、参与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这与近年来北京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持续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价值感知度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本次调研也暴露出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不足,部分市民对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的认知,仍然局限于银行借贷等金融层面,使用情况较弱,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用报告的了解和应用。
下面,具体了解一下大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情况和对北京社会信用立法以及“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吧。
市民对北京市社会信用立法的态度
立法呼声强烈,近九成市民支持信用立法
调查结果显示,首都市民对北京市出台社会信用立法的呼声强烈,高达87%的市民认为北京市有必要出台专门的社会信用立法。
首都市民认为最应该加强诚信管理的职业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认为最应该加强诚信管理的职业人群,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企业法人、公务员、医师、教师和律师。占比分别达到40%、37%、34%、31%和28%,这些群体也是和大部分市民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
市民认为信用立法应该关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69%的市民认为北京市社会信用立法应该在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方面发挥作用;紧随其后的是在加大对诚实守信行为的激励方面发挥作用,选择这一选项的人群占比49%;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大信用信息数据的开放和查询使用,在各类交易和交往活动中增强透明度,占比42%。也有相当比例的市民认为信用立法应该在在规范信用信息的边界、明确失信行为的范围、避免信用记录的泛化,强化个人隐私保护、保障信用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人格权等方面发挥作用。
首都市民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基本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70%的市民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满意度的评价较高。其中35%的受访对象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满意度给出了10分的评价,16%的受访对象给出了9分的评价,18%的受访对象给出了8分的评价。
九成市民认为需要通过信用立法强化个人和法人组织的权益保护
对于是否需要通过信用立法进一步强化个人和法人组织的权益保护,高达92%的市民认为需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百姓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
八成市体验过不同的信用应用场景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首都市民体验过各种信用应用场景。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信用出行,占比40%;信用贷款,占比33%;信用租赁,占比33%。此外,不同比例的市民还分别体验过信用审批、信用旅游、信用保险、信用医疗、信用通关、信用汇率等其他各种信用应用。
首都市民更为关注的信用惠民便企领域
在信用便民惠企方面,市民关注排名前五的领域依次为:养老托幼,占比46%;住房租房,占比45%;医疗卫生,占比43%;政务服务,占比41%;金融信贷,占比36%。此外,对教育、汽车摇号、旅游出行、娱乐消费、交通运输保持关注的市民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超九成市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获得感评价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首都市民对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获得感整体评价较高,平均评分9.3分(满分10分)。其中50%以上的市民评分为10分,累计90%以上的市民综合评分在8分以上。
市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关注点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在金融借贷、市场秩序等领域发挥作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应该在哪些发面发挥作用,首都市民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金融借贷,占比60%;市场秩序整顿,占比57%;社会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占比55%;社会诚信道德促进,占比54%;优化公共服务,占比53%。此外,还有不少市民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该在市场监管创新、社会交往诚实互信、赊销赊购等方面发挥作用。
市民对哪些领域严重失信更为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在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方面,市民关注的领域较多,但对于食品药品领域的关注比较集中,高达65%的受访者表示了对此领域的关注。对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生态环境和教育培训领域的关注紧随其后,分列第二至第五名,分别占比39%、39%、34%、24%。
首都市民认为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原因,62%的市民认为是因为监管不到位,失信成本低所造成的;60%的市民认为是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小;51%的市民认为是社会主体诚信意识不强;也有一部分市民认为是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或者信用奖惩措施不足而导致的。
首都市民认为哪些领域需要通过加强信用建设应对诚信缺失
针对社会诚信缺失问题,72%的市民认为应该在社会诚信方面加强信用建设;59%的市民认为应该在政务诚信方面加强信用建设;51%的市民认为司法公信方面应加强信用建设;另有50%的市民认为商务诚信方面应加强信用建设。
这一方面“十四五”期间还需要继续加强哦~
查询或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的市民有多大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信用报告的认知尚待提升。其中62%的市民表示未查询或使用过个人信用报告;有32%的市民查询或使用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另有16%的市民在“信用中国(北京)”网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
针对以上情况,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组织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探讨研究,在后续工作开展中,有目标、有针对地强化相关工作,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共治的信用生态体系,高质量、高标准做好信用立法及“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助力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