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知识 > 正文
    
解读诚信的内涵与信用体系建设:诚信的内涵与渊源
2020-11-16 10:44:16 来源:百度

解读:诚信的内涵与信用体系建设

诚信文化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精神和民族之魂的固有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梳理诚信文化的历史根源,不仅有助于正本清源、传承传统,对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的信用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诚信的内涵与渊源主要有:诚信由“诚”和“信”构成,汉字的“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等。《辞海》对“诚信”的解释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论语》中也讲到“民无信不立”。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对“诚信”有了研究和思考,并将之上升为天之道、人之本,强调诚实和守信的统一。可以说,诚实不欺、信守诺言早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范畴,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世的道德法则和社会规则。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诚信作为现代道德和社会规则的范畴,主要指“诚实守信”,意味着人们应当以“诚”出言,在人际交往中表达的意愿与内心的想法一致;同时,以“信”范行,即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讲究诚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民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威”之论。先秦时代,以孔子为宗师、以孔孟之学,以四书五经为学术代表的儒家学派,特别注重诚信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统治者讲究信用,诚实不欺,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要求人与人之间要言而有信,真诚守诺,如此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强调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人至高的德行,认为治理国家应重视“诚”和“信”。法家学派强调依法治国,以法治促诚信,视诚信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将诚信上升到制度化层面。

在商业活动中,中国传统思想更加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将诚信看作是“良贾”的传统美德,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与基本原则。如管子认为“非诚贾不得食于贾”,不诚信的人不能从商。《孟子·滕文公上》强调“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强调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墨家则主张人们的经济活动应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如果欺骗他人导致利益侵害,应该进行必要的惩罚。汉朝时期,为了维护盐铁业市场的正常运作、农业的健康发展,汉王朝对诸侯、达官、富豪欺诈勒索的失信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体现出诚信在经济活动领域中的重要性。清代思想家强调在商品经济领域必须树立“诚信”理念,在商业交往中要讲仁义、道德和两利。因此,社会交往活动,尤其是经济交往活动,诚信是一直被强调的且应该具备的美德。

可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信文化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道德精华,这为现代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渊源。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