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联合惩戒 > 正文
    
强化信用监管,长三角将建立跨区域失信惩戒机制
2020-08-05 10:22:44 来源:第一财经网

长三角区域在环保领域将形成区域统一的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同时也要建立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等跨区域失信惩戒机制。

近日,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称《信用监管实施意见》)。提出用1至2年时间,基本建立重点领域信用监管体系,实现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用2至3年时间,实现全市信用监管领域全面覆盖,信用成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8月3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发改委社会信用推进处处长魏雪表示,这将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平均用力”的传统监管方式,转为根据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状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使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守信者降成本

2019年,“信用监管”的表述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所谓信用监管,是将信用嵌入政府对各类市场主体监管的全过程,通过对市场主体信用状况进行分级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使守信者受便利、降成本,使失信者受惩戒。

魏雪表示,信用监管能够大幅提升市场准入便利。通过告知承诺等手段,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海是国内最早实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的城市,1999年就在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中率先开展告知承诺制度改革试点。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把告知承诺作为行政审批的主要改革方式。2017年,上海发布《上海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管理办法》,是全国首个对告知承诺制度进行规范的创制性地方政府立法。

目前,上海全市已在证照分离改革中先后对6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大大压缩了行政相对人的办事时间。以浦东新区为例,实行告知承诺制后,所有审批事项的平均办结时间较法定平均办结时间缩短了90%。

信用监管也能够有效优化政府管理资源配置。推动政府将有限监管资源向失信企业和高风险企业倾斜,使监管瞄准失信风险,有的放矢。

《信用监管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符合应用需求的区域性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对不同信用状况的监管对象,在监管资源分配、监管方法、监管内容和监管频次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预警和惩戒机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探索建立覆盖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主体的公共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上海已经以开展信用评价为基础,加强信用分类监管。

比如,上海市药品监管局为解决药品企业数量多、监管难、安全事件影响大等问题,为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一户一档”信用档案,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信用较好的A级企业(约占50%)给予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措施,每年1次全项检查,将信用较差的C级以下企业(约占6%)列入日常监管重点对象,每年不低于6次检查频次(全项检查不少于4次),加大企业失信成本。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资质,在海外互认国家(地区)享受到便利的通关待遇,通关流程明显简化,数分钟即可完成现场查验,整体通关时间缩短50%,大大促进了企业在海外业务的发展。公司设立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业务规模合计突破5亿人民币。

上海海关企管处副处长任海清表示,目前,上海关区内共有414家高级认证企业,这些企业贡献了上海海关四成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额,而通关过程中的平均查验率不足1%,远低于一般信用企业的20%查验率。

失信者遭惩戒

《信用监管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开展失信惩戒。依法依规建立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享受政府资金资助、限制享受行政管理便利化政策、限制获得相关荣誉称号等惩戒措施。

同时,持续开展电子商务、交通运输、涉金融等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规范市场秩序。失信市场主体应公开做出守信承诺,并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由认定部门依法依规启动提示约谈或警示约谈程序。各区专项治理整改率应不低于80%,示范城区的整改率应达100%。

除了惩戒,《信用监管实施意见》还提出要积极稳妥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要制订全市公共信用信息修复政策措施,建立信用修复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各部门应制订本行业领域信用修复制度,督促失信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通过作出信用承诺、提交信用报告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修复完成后,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停止公示其失信记录。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全市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5万例,限制购买不动产639人次,限制担任公司高管7960人次,限制投标企业申请、施工企业资质审核64人次,限制购买新能源车牌3173人次。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