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守信者“降成本、减压力”,让失信者“付代价、增压力”
信用监管长出“牙齿”
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可能已经对信用管理非常熟悉了。依据各自的信用状况,进出口企业会被分为高级认证企业、一般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四类,在进出口环节面临差异化的管理。现在,更多企业将被纳入信用监管之中。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新型监管机制有何特征?如何施行?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近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此进行了全面解读。
分级分类监管企业
作为较早实施信用管理制度的部门之一,海关在这方面的探索已有20个年头,并培养了一支2000多人的企业认证专业队伍。信用管理如何落地?
上半年,海关对失信企业查验率高达98.12%,几乎是票票查验,而对高级认证企业查验率不足0.5%。AEO企业(高级认证企业和一般认证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国内海关以及各相关部门给予的通关便利和联合激励措施,还能享受互认国家(地区)海关给予的优先办理通关手续、减少查验等多项便利化措施,从而大大压缩通关时间和贸易成本。
市场经济讲究信用,分级分类正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突出特征。
“传统监管模式对所有监管主体平均用力,监管成本高,市场主体压力大、受干扰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按照市场主体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信用好、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列入重点信用监管范围。做到让守信者“降成本、减压力”,让失信者“付代价、增压力”。
这样,政府也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监管效能。企业要想减轻监管压力,就必须下大力气改善信用状况。
遏止失信反复出现
那么,如何对企业进行分类?
连维良介绍,这次《意见》明确了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制度,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和行业信用评价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采用第三方信用评价和行业协会商会的评价结果。《意见》还提出建立企业自愿信息注册制度,企业可以主动提供自己的信息,使相关方面做出的信用评价更加客观。
不过,信用评价主要服务于监管和企业信用建设,信用评价的结果不直接用于失信惩戒。失信惩戒必须依照相关部门制定的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来进行,适用于严格按程序列入的失信惩戒对象,也就是列入“黑名单”,就要执行相应的失信惩戒措施。目前已经出台了50多个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
当前,具体惩戒措施包括惩戒对象股票发行、招标投标、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享受税收优惠;限制获得授信、乘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
《意见》要求,以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养老托幼、城市运行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的领域为重点,对造成重大损失的失信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在一定期限内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直至永远逐出市场。
“总之,要让监管长出‘牙齿’,从根本上解决失信行为反复出现、易地出现的问题。”连维良说。
让守信者得到实惠
既要失信惩戒,也要守信激励。随着失信联合惩戒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守信联合激励也在积极探索和加快丰富当中。
“如何采取‘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让守信者得到实惠,这些年很多地方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连维良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三个更好、两个更低”:更好的行政服务、更好的融资服务、更好的公共服务,更低的监管成本、更低的交易成本。
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在2016年率先与16个部门签署了联合守信激励的合作备忘录,为守信纳税人提供涵盖18个领域的41项激励措施。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与银保监会联合推出的“银税互动”,经过纳税人授权,把企业的纳税信用相关数据推送给银行,银行据此给企业贷款。这种方式经过几年实践,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银行通过“银税互动”方式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累计178.5万笔,贷款金额2.7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43.6万笔,贷款金额1.4万亿元。
同时,许多地方不断拓展信用惠民便企的应用场景,比如让守信者享受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享受先就医后付费,享受更优惠、时间更长、更多的无抵押图书借阅等,即“信易行”“信易医”“信易阅”……
“这些守信激励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会加大实践探索力度,也会加大建章立制力度,让更多守信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诚信有价、诚信有感、诚信有益。”连维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