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资讯 > 正文
    
【大数据观察】信用建设,让更多人获益
2018-09-26 09:47:05 来源:人民日报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收集信用信息最全、覆盖范围和使用最广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9.6亿,企业和其他组织2531万户。征信系统如何为个人和企业建立“经济身份证”?如何服务企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助力脱贫攻坚?

北京市朝阳区某企业职员赵先生最近想换套新房,为弄清自己的信用状况,便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上查询了个人信用报告。看到报告的他很是惊讶,里面不仅详细记录了他从哪些银行办过几张信用卡,就连前不久晚一天还房贷也被写了进去,“没想到个人信用报告中记了这么多内容!”

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已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完善的信用体系,能让守信者畅行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不只是赵先生,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布放的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设备了解个人信用状况,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也因为信用体系建设获益。

基本上为每个有信用活动的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已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收集信用信息最全、覆盖范围和使用最广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9.6亿,企业和其他组织2531万户。

“无论居民身处繁华闹市还是偏远山区,只要在放贷机构办理过信贷业务,就会拥有自己的信用档案。”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按照国务院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的部署,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组织全国金融机构建设我国的征信系统,为国内每一个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和个人建立“经济身份证”。

针对企业借贷,人民银行早在1998年就组织商业银行建成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提供企业征信服务;针对个人借贷,于2005年组织银行机构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个人征信服务,并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在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行维护的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定位为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征信系统)通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和反映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放贷机构共享借款人信用信息的机制,有效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征信系统全面收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还包括法院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种类多,除接入了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外,还接入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小型放贷机构,部分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也已接入。

作为征信系统的核心产品,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主要用于放贷机构贷款、信用卡审批和贷后管理,也广泛用于满足公众本人查询,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个人和企业参与信用活动等方面。为了给信息主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服务,人民银行各级信用报告查询服务网点已在全国范围内布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设备近3000台。

信贷流程更完善,良好信用给企业带来实惠

在福建省南平市,10个县(市、区)全面推广信用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形成了“总纲引领、区域共享、一县一品”的区域信用工业园区建设格局。

据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有关人士介绍,当地一方面完善园区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充分发挥园区管理委员会的行政管理职能,从企业用地、税收缴纳、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另一方面,从政策激励方面引导园区企业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信用园区创建活动中来,对获评企业给予用地审批、融资担保、财政贴息、银行授信、利率优惠等方面的优惠倾斜。

截至今年6月,南平市已评定的73家信用工业园区信用示范企业共获得政府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贴息近2000万元,优先获得银行信贷授信约58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授信约6亿元,享有银行贷款利率平均少上浮10%及转贷利率优惠等,共节约融资成本约1.5亿元。

良好的信用真正给企业带来了实惠,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减轻了企业财务费用负担,有效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南平市对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视并不是个案。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全国各地建立健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和信息应用机制,采集中小微企业信息,在县(市)级层面建立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和守信企业评选、信用培育、网上融资对接等活动,为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联合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完善支持政策措施,建立风险补偿、奖励制度,完善信贷流程,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信用正向激励机制。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改善了地区信用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累计补充完善中小微企业信息261.14万户,获得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

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实践证明,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不仅有效整合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及时、较为全面地判断、分析其信用价值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推动构建守信受益的激励机制,形成诚信守信的氛围,提高了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同时,改善了地方信用环境,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手段。

弥补抵押担保不足,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我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信用的特点决定的。

由于地域分布更广,信息采集成本更高,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贷市场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城市地区中小微企业更为严重。农村相关的财产权利界定不清,以及以传统的“熟人”信用文化为主导的农村信用环境,极大地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服务效率,弱化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功能。

“破解‘三农’发展困境必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弥补抵押担保不足,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当地“政府领导、人行推进、形成合力、各方受益”的整体思路,逐步开展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服务与产品的应用以及形成信用奖惩机制等工作。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指导下,阿坝支行探索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督导+全程培育”的信用风险全流程控制措施和“信用+信贷+贫困户+N产业”长效机制,有效支持全州脱贫攻坚。

其中,当地按照“信用+信贷+贫困户+N产业”方式,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增收,创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基地,通过吸纳就业、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技术支持、货物收购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已成功创建64个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信用基地,累计发放贷款14.14亿元,直接带动12930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24户。

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获得政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逐步健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初步实现了当地农民的信用信息在当地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同时,征信产品日益丰富,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已从农户、涉农金融机构拓展到地方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信用服务日益完善,信用奖惩机制逐步健全。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