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知识 > 正文
    
平台模式:信用是根基 要规模更要底线
2018-09-03 09:38:03 来源:证券时报

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平台无处不在。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新技术、新模式的背后,庞大的平台经济背后,个体的位置在哪里?

最近几年,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台型商业模式在许多领域建立和发展起来,并迅速称霸全球。统计显示,在全球市值Top10的企业中,有7家都是平台型企业。平台模式以其独有的颠覆性力量和魔鬼式增长速度令无数创业者拜倒在其脚下。

不可否认,平台模式,很多时候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许多行业受到资源禀赋、个体专业技能或行业属性的影响,很难做大,于是形成了分散的个体户或工作室,如养殖户、律师、设计师等等,这些“个体户”很难享受规模经济,从社会角度来讲也是难于监管。而平台的出现,有效化解了这些问题,它将这些行业中的一个个个体聚合起来,形成了统一的、集约的、规范的、有效率的商业组织,并大大降低了每个个体的交易成本。于是,淘宝出现了,滴滴诞生了,还有许多家政服务、装修公司、养殖企业都开始采取平台模式,火速扩张。

可见,平台将无数具备独立能力的个体要素聚合起来,将其转化为旗下的业务个体,并为这些个体提供必要的资源,实现平台整体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平台整合了这些业务中可以规模化的环节,将分散在各个业务单元中的价值聚集起来,形成了平台的价值。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再有效的商业模式总存在不可消除的弊端。日前,滴滴顺风车车主杀人事件再次将平台模式推至风口浪尖。从这些事件背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个是信用问题。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用是支撑经济社会中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失去信用,一切商业交易则无从谈起。而依附于平台模式上的,两种信用至关重要:一个是平台本身的信用,另一个则是平台上每个单独个体的信用。

平台本身的信用,决定了终端消费者是否会选择该平台来获取商品或服务。通常来讲,在商品或服务品质相似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选择其认为信用等级高、更“靠谱”的平台来消费。而在平台模式下,单独个体的信用,一般由平台本身来判断,但却又会通过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对终端消费者产生直接影响。消费者通过对平台上个体商品和服务的判断,来调整其对平台信用程度的判断。譬如,倘若某消费者从某电商平台连续几次购买到品质低下的商品,其大概率会认为“这个电商平台不行,上面卖的都是山寨货”。

这一点相信只要网购过的消费者都有体会:在商品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平台自营产品,哪怕价格略高一点,只有在自营商品中没有所需要的商品时,才会选择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而背后左右这一切的,就是信用。反观日前发生的滴滴司机杀人事件,该司机的“信用等级”由滴滴平台准入时进行判断,而其信用发挥效用却是在向乘客提供服务时。而事实上,单从几个固定的指标来判断一个司机是否“靠谱”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乘车不同于其他的网购,是完完全全将生命交付给提供服务的司机身上,试问在对司机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错误将平台信用等同于司机信用,将身家性命交给对方,风险之大,令人不敢想象,一旦出事,后悔莫及。

另一个是平台的规模问题。这里要提到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即“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指企业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其每单位投入所产生的结果是经济效益随之提高。而如果企业继续增加这一要素的投入,其每单位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开始下降。这之间有一个临界点,我们称其为“规模经济边界”。而范围经济指的是,当企业经营范围扩大时,某要素每单位投入的经济效益提升;继续扩大经营范围,这一要素的单位投入的经济效益开始下降。这两者之间的临界点即为“范围经济边界”。

先说规模经济,仍旧以现在热议的滴滴平台为例,司机平台在一定规模内的时候,每增加一名司机,其所产生的经济回报大于在其身上付出的成本,有效益可言。而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平台不可能无限扩大,随着签约司机数量的提升,平台也会遇到压力。而扩大规模经济边界的一种方式就是降低每个个体身上花费的成本,譬如对其身份和信用程度审核的成本。盲目扩张,加上审核不严格,一旦出事,最后平台只能是自食恶果。

再谈范围经济,我们看到,当前滴滴平台上提供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等多种服务类型。而每增加一种服务类型,必定增加平台的运营成本。想拓展范围经济边界,势必迫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譬如放松审核。问题就又回到上文中提到的循环:为降低成本而放松审核,尤其放松像顺风车这种本身相对利薄的服务品种,其背后存在的风险隐患之大,不堪设想。

平台模式,信用是根基,要规模也不可放松底线。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