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金融帮助的人,由于有更高的违约率,很少得到金融服务,还要支付更高的成本。中诚信创始人毛振华近日在“中国首届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融合与发展”上抛出了这个问题。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共同主办。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金融服务体系能够改善和提升“普惠”度的关键,在于信用。而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改变信用的表达、测量维度和评估手段,也在推动普惠金融触达更广泛的人群。但是,信用技术的创新仍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如何打通数据孤岛的隔绝,如何实现广覆盖、低成本。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表示,如何将信用、技术和金融普惠有效结合,一方面把不确定性和风险化为机遇,另一方面使得金融发展有利于整个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福祉的改善,这是一个重要课题。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章杨清则呼吁加强信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让信用报告的范围更大、覆盖内容更多。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CFT50高级学术顾问王忠民认为,之所以负信用、非信用、失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是因为正信用发展得不成熟、不多维、不立体、不丰富。当法律制度、监管机构采用新科技方法去治理负信用的时候,一个正信用畅行、负信用无处躲藏的美好世界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