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资讯 > 正文
    
治理假文凭泛滥需提升违规违法成本
2017-07-26 09:00:09 来源:四川新闻网

高考结束一个月以来,多名网友曝光了自己收到的假文凭报价表。记者调查发现,大专、普通本科、211大学文凭在网上被明码标价,形成一条造假利益链条。

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网络上存在一群以制作、贩卖假文凭为生计的人。他们以几百元至1万多元不等的价格出售从大专到重点大学的假文凭,并声称这些文凭可以在学信网(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验真。而所谓的“学信网”,不过是他们模仿学信网建立的假网站。假大学、假文凭、假验证,已形成一条造假的利益链条。

学历造假、假文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许多年前就存在着,并且随着网络交易的逐渐普遍,假文凭生意会越来越红火。而假文凭的制售者常常依托假大学做招牌,依托山寨学信网增强吸引力,不愁假文凭卖不出去。据记者调查,有的假文凭制造者已经“营业”多年,平均一个月能卖出20张假文凭,好时候能卖出五六十张。

假文凭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监管力度不够。假文凭泛滥已经好多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相关部门对这一块的监督与管理,确实存在漏洞。倘若严厉打击,坚决制止,也就不会有人一干就是好多年。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大街上“办证”野广告到处都是,“办证”内容一定少不了虚假学历证书。按理说,办证野广告是一封最好的举报信,而“办证”广告中的手机号码是最好的定位方式,只要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够抓到违法犯罪分子。但可惜的是,“办证”广告依然刷满大街小巷,而“办证”者却很少受到追究,否则,这样的广告就不会越来越多。

二是违规违法成本太低。对于制售假文凭者,目前主要是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进行定罪处罚。而购买、使用假文凭的行为,目前还不构成犯罪,只是承担行政责任,还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比如,劳动者利用假文凭求职,用人单位发现问题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的处罚方式显然太轻。

文凭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是一个人真才实学的见证,对此不能有一点虚假,对于制售假文凭以及购买使用假文凭者,都必须严厉制裁。所以笔者之见,对于制售、购买假文凭者,都应该认定其行为属于违法犯罪,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惩处。这就需要对于制售、购买使用假文凭者,专门起草法律条文,力争从严处理,坚决打击。

此外,持有假文凭的人被用人单位发现之后,不能只是辞退了之,在严厉惩处的同时,还应将购买假文凭的行为记入社会征信档案,令其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而执法机关更应顺藤摸瓜,根据假文凭持有人提供的情况,将制售假文凭者揪出来严肃处理。只有提升违规违法成本,制售、购买假文凭的现象才会大大减少直至销声匿迹。

三是监管比较困难。尤其是网络交易,暗地里进行,造成调查困难,举证困难,况且山寨学信网的内容几乎全盘模仿学信网,完全可以乱真,这给监管造成一定困难。不过,在清除假文凭市场面前,这一切都不该是难题。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制售假文凭的手段提升了,监管的手段也理应提升。

学历文凭,是一个人通过寒窗苦读不断学习得来的结果,而那些购买假文凭者妄想通过走捷径就到达“罗马”,而那些制售假文凭者,将造假当做发家致富的手段。这不仅摧毁社会诚信大厦,毒化社会淳朴风尚,还会在社会上起一个不好的示范作用,引领人们滑向不劳而获、诚信缺失、假冒伪劣的深渊。

治理假文凭并非“难于上青天”,只要提升违规违法成本,且相关部门有所作为,就一定能够遏制假文凭泛滥,直至销声匿迹。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