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资讯 > 正文
    
“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在上海成立
2017-05-24 09:42:14 来源:人民网

“诚信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大学使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推进会暨诚信文化育人学术研讨会”5月20日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举行,“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和“上海诚信文化研究中心”同时成立。研讨会上,独特的“立信现象”引来赞许和热议: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诚信小卖部”、“诚信打印店”等无人值守的商家纷纷入驻;学校每学期都开设“免监考考场”,秩序井然……诸多专家感言,“立信”现象的背后,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积极践行。

“诚信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大学使命”研讨会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共同主办。会议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和“上海诚信文化研究中心”。前者旨在整合诚信文化教育资源,建立一个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文化传播”为一体的高校诚信文化交流、协作、共享平台,推进高校诚信文化育人工作;后者将在学术上积极探讨诚信文化、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制度等领域内的前沿、重大问题,在实践上着力解决诚信文化建设、区域信用指数编制、征信评级、信用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研讨会上,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世平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诚信故事100例》首发。该校曾在上海高校中首开《大学生诚信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先后出版《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经典案例》、《大学诚信文化教育论》,都已纳入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了该校的诚信教育教材体系。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两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合并后更确立了以“立信”为内容的校训、校徽、校歌和“立诚明德,经世致用”的大学精神,并将诚信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入校教育、校园文化、专业教育、日常教育、网络教育到毕业教育,建立起“六环节六目标”的诚信教育体系,并逐步完善拓展成为诚信教育教材及评价体系。学校党委书记李世平说,诚信教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一以贯之,通过多种载体融入校园文化,诚信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

据介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充分发挥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特色,深入挖掘学校的诚信办学经验与传统。今年学校启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校级综合试点,党委书记、校长分别担任《信用中国》、《财经中国》的主讲人,通过构建“课程—实践—网络—教材”四位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强化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在该校首批启动“课程思政”教改试点的29门课程中,包括2门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2门“中国系列”课程、10门综合素养课程,以及15门专业课程。

在课外,该校制定出台了《诚信分评定实施办法》,开发出大学生诚信分评定系统,试点为毕业生出具《大学生个人诚信报告》,更通过建设“学生发展银行”开展特色鲜明的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中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诚信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理念,做好诚信理念启蒙,使学生“知诚信”;到深化诚信内涵解读,使学生“懂诚信”;再到开展诚信仪式教育,使学生“尊诚信”。学校通过组织观看校史纪录片,参观校史馆、诚信文化体验馆,参与立信讲坛、明德讲堂、诚信案例分析(展示)大赛等活动,形成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万名在校生都置身于“无信不立”的软硬件环境中——当走进校园里的诚信广场、途经诚信柱时,当期末考试走进诚信考场时,当在“诚信小卖部”、“诚信打印店”等无人值守的商家购物时,都让人感受到一个“信”字。纵观近90年的办学历史,从校名、校训、校歌、校徽到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校友文化,无不深刻地打下诚信的烙印。学校优化校园环境,使诚信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先后落成的中国会计博物馆、潘序伦著作展示室、金融广场、诚信广场、诚信柱、序伦大道、昭信堂等,全方位展现、延续学校的历史人文脉络,形成了诚信教育的鲜活素材和环境要素。5月20日晚,由学校学生精心编排的原创大师剧《潘序伦》在学校昭信堂上演,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描绘了学校创始人潘序伦的一生,生动传递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诚信品质。

活动当天,教育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全国财经高校、上海高校宣传德育工作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与会者还实地参观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诚信体验项目展示、邑谷立信诚信文化体验中心、中国会计博物馆、诚信人文景观,并观摩了以立信会计事业奠基者、学校创始人潘序伦校长为原型的原创大师剧。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