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政策。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最为核心的“2016年重点工作”篇章中又一次提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建设在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民众对“信用”的作用认识也不断提高。
回顾2015,通过罗列8件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的大事,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与生活中的你我休戚相关,一脉相连。接下来,小编就帮大家梳理一下这些大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造成的变化: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细则落地
随着发改委 《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等的印发,通知具体地指出了在今后的社会中信用建设的详细安排。
同时,为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等8家个人征信业务机构,积极筹备开展个人征信的工作。这正式开启了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2.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机制不断完善
2015年6月1日,“信用中国”网站正式上线实施运行。这一网站最具特色的模块“信用信息共享”,对使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及联席会议成员的单位已经具有的信息进行整理和集合,显示着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
在先行先试的原则下,芝麻信用以科技创新努力践行信用信息共享。在同神州租车的合作中,全球首创了社会信用资源的共享模式。
3.“大”数据源渐次搭建中
“千条小溪汇成河,大家议事事不错”。 在2015年的六七月份中,芝麻信用与北京银行、腾讯征信与浦发银行分别就征信服务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各方将在信用信息查询、产品研发、场景应用、反欺诈数据信息等领域开展合作。
4.国务院密集发文推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发展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此之前,即2015年7月1日,芝麻信用宣称与最高人民法院实现专线连接,实时更新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的数据信息。芝麻信用和法院执行数据的共享,不仅可以把法院数据引入现有的芝麻信用评价体系之中,来完善互联网信用评估报告。并且可以在支付宝、淘宝、天猫及阿里小贷等领域限制或约束“老赖”行为,起到惩戒失信的作用。
2015年8月,“贵州省重点车辆驾驶人从业综合评分系统”正式启用。这是芝麻信用与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联合协作的成功例子,使得芝麻信用成为开始输出模型开发能力的首家征信机构。
5.征信机构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在政府的推动下互联网征信备受市场青睐。 与美国800亿元的信用市场相比而言,中国市场大有发展空间。
6.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落地
央行联合十部委员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允许具有相关条件的从业机构依法申请征信业务许可。2015年4月,蚂蚁金服上线消费信贷产品“借呗”,芝麻分在600以上即可申请,额度为1000-50000元不等。通过“借呗”所申请到的信用额度,不仅可以在支付宝平台上进行消费,还具备转账到银行卡进行提现的功能。
7.多部门联合惩戒失信行为
2015年1月4日,发改委与国税局等21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11月10日,发改委与国家工商总局等联合出台《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在此之前,芝麻信用与最高法联合惩治“老赖”初见效用——在政策实施期间,5000多名“老赖”还清债务;甚至某些被追讨了几十年而无果的“老赖”,在实行的几天之内偿还干净了。
8.央行低调下发《征信机构监管指引》
2015年12月初,央行低调下发针对个人征信机构、企业征信机构以及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征信机构监管指引》。
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那些拔之而后快的“老赖”,是无处可藏的。芝麻信用率先开张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的互联网平台,更是让那些“老赖”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