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如今这样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越发显示出魅力。河北金融学院的一个老师,带着一帮学生,在就业难的困境面前,另辟蹊径,创办了“网络贸易实践基地”。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来到网络基地“上班”,利用企业的网络账号为企业做生意,真正是足不出户,发挥出电子商务的魅力。如此一来,他们既学会了实践中操作电子商务,又为日后毕业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在校大学生将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最佳实践者。
毕业后就是人才
2009年4月中旬,在河北金融学院的阿里巴巴网络贸易实践基地中,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毕业两年的学生翟翠正在专心致志地盯着电脑,查看交流信息。她登录的是阿里巴巴的网络平台,使用的是“诚信通”的会员账号。“诚信通”账号是企业花1万元注册购买的。能够在这里操作企业账号,并且演示给周围的学生看,翟翠一边小心翼翼,一边也颇有些得意,她周围的学妹、学弟们都认真观看她如何操作、如何和用户交流。
翟翠现在对网络交易系统驾轻就熟。放在两年前,她还是一个生手。虽然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可一旦操作起来,满眼抓瞎。这个在去年正式毕业的学生,只是通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学会了使用网络交易平台,完成了200万元的订单。
去年,她签约一家做纺织用品的乡镇企业。刚去之后,公司没有电脑,也不懂得网络交易。她把电子商务的观念带过去,得到老板的认可。买电脑、拉网线、申请网络账号等,都是她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等有了网络产品初步询盘之后,她又不知道如何报价、配额等。她一边请教阿里巴巴的客服,一边自己下工夫摸索,终于完成了一个订单,为公司赢得了第一笔网络生意,从此之后,她在网上交易的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顺手,前前后后谈下了7~8个单子,共拿下来200万元的订单。
这笔生意虽然不大,可是占据到公司业务的10%。电子商务让企业多了一个销售渠道。在翟翠的示范带动下,老板又申请了四个账号,专门从事网络交易。对于她而言,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能在网上卖出产品,销售额也不低,这足以让她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魅力。
为此,她把这四个账号交给了金融学院的网络实践基地,由这些学生负责操作。她为什么如此放心?
原来这个网络实践基地是河北金融大学一名普通老师张明业创造的。她的初衷是,在这个基地中,能让学生实际操作电子商务,并且为以后找工作打下基础,这被她称之为“实战”模式。在这里“实战”,既不像实习那样,也不像上班那样,然而又能真实地体验到网络交易。
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翟翠的老板放心地把账号交给基地运作。对她而言,又不用雇佣专门的职员,还能有所收获订单,更何况在实践操作中,有老师在一旁保驾护航,网上交易不会出什么问题。
课后“上班”
张明业是河北金融学院教国际金融课程的一名普通老师。他在授课的过程中,接触到中国的电子商务,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良好的方向。为此,他开始联系阿里巴巴,希望能够展开一些合作。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全国高校展开了大规模的阿里学员培训计划,一方面是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一方面为了企业宣传。在这种情况下,张明业和阿里巴巴的想法一拍即合,两者在2007年4月开始合作。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河北一名做蝴蝶生意的老板马钰华找到张明业,他希望通过学校老师找一些兼职人员,帮助他开展网络电子商务。这家公司是乡镇企业,除了老板马钰华之外,剩下的就是生产工人,没有人在网上展开销售,马钰华也不懂什么电子商务。
这个想法再次触动了张明业的想法。他和马钰华进行了几次沟通,终于确定下来一个方案。那就是张明业开设一个网络贸易实践基地,挂靠在自己的公司下,他负责水电费、网费,房租等基本设施的开支。而马老板则提供四台电脑,供学生为他的生意网络交易使用。如果以后不再合作,直接拉走电脑即可。
张明业的创业基地希望能够在“实战”中让学生学习到网络交易知识。更何况,每成功交易一笔生意,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付给学生佣金,并给他一定的提成。对于老板而言,他们不需要找专职人员,更无须支付人员工资,就能把生意做成功。